服务热线
010-57895631
发布时间:2008/2/20 12:26:00 发布人:admin
产品永远是药品市场的主角,无论是专利纠纷、招标采购还是药品降价,所有的故事都是围绕产品来展开的,一个产品可以使一个企业迅速走红,也可以使一个企业一夜消失,主宰这个市场的也是上万个各色品种。
最具市场表现品种:青霉素工业盐/维生素C原料药
【聚焦点】 价格疯涨 【影响力】 ★★★★★
从2006年底开始,在经历3年行业低迷后的中国原料药开始划出美妙的上升曲线,诸多大宗原料药品种均出现了量增价扬的态势,市场表现令人侧目。
青霉素工业盐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品种,这充分体现在一系列的的统计数据中。今年上半年,青霉素工业盐出口价量同时爆发的趋势已经颇为明显:2007年前4个月,青霉素工业盐出口达0.51万吨,同比增长23.75%;出口额为0.69亿美元,增长75.25%;出口平均单价13.51美元/公斤,增长41.61%。
至下半年,青霉素工业盐出口最高报价一度飙增至20美元/BOU,比2004年最低出口价格高出近3倍。这种上涨,使得下游抗生素中间体以及头孢类、半合成抗生素产品的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可以说拉动了整个品类景气度的抬升。
而以维生素C为代表的水溶性维生素亦是这一轮行情的受益者。2006年维生素C原料药价格跌至3.3美元后,由于国家环保政策的出台,造成整个产业出现结构性调整,加之下游需求的拉动,维生素C原料药的价格终于见底回升,并且在2007年全年持续上涨。前3季度,这一品种累计平均价格达到4.41美元/公斤,至11月,同比涨幅已达53%。
但中国大宗原料药似乎始终逃不出市场周期“价升-复产-扩产-价跌-停产”的诅咒。从8月底开始,价值链延伸最广泛、国际市场最具竞争力的青霉素工业盐价格开始回落,维生素价格也稳中有降。至近期,青霉素工业盐的出口报价已经跌破8美元/BOU,大宗原料药未来一年能否维持景气开始变得越来越微妙。
最具人气品种:血液制品
【聚焦点】 极度紧缺 【影响力】 ★★★★★
尽管可以稳居医院用药量的头把交椅,但是“短缺”和“安全”却是2007年血液制品市场的两大关键词。
年初以来,从人血白蛋白到八因子(人凝血因子Ⅷ),医疗机构的血液制品储备纷纷告磬,一些临床急救药品“一药难求”的局面甚至导致部分病人命悬一线。即使在北京这样医疗资源充足的地方,一些医疗机构对人血白蛋白、静脉丙球、特异性丙球蛋白这些血液制品的使用也全部采取了严格控制措施。 当这一问题被媒体广为关注之后,血液制品的原料——血浆供应不足的现实逐渐浮现在公众的视野之中:2004年以前,全国血液制品企业血浆供应量在4500吨~5000吨之间,现在下滑了50%以上。国内5大血液制品企业,设计生产能力都超过1000吨,但目前实际生产能力徘徊在300吨左右。国内正常经营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共计30家,其中10余家处于半停产状态,正常生产的只有20家左右。供需的巨大差距使得紧缺在所难免。
而更多人则认为,血浆供应不足致使血液制品短缺更深层次的原因是——2004年以来国家严格整顿血液市场的滞后效应,而现在,这样的考验仍在继续。从2008年开始,原料血浆投产后需要放置90天,经对献浆员的血浆样本再次进行病毒筛查并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这既是将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对接,也是加强对一些非法采血的监控”。而若“血荒”状况没有得到缓解,新政将进一步加大血液制品企业的生产压力,届时血液的“安全”和“短缺”或将相互考验。
最期待品种:国产艾滋病疫苗
【聚焦点】 国内抗艾领域最大亮点 【影响力】 ★★★★
今年12月1日,国内艾滋病药物研发领域再传捷报,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联合研制的DNA-天坛痘苗复合型艾滋病疫苗开始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第一组志愿者的疫苗接种。这意味着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艾滋病疫苗开始进行Ⅰ期临床试验。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介绍,该艾滋病疫苗包括DNA疫苗及复制型重组痘苗病毒疫苗两个组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疫苗的免疫原选自我国流行最广的HIV毒株CRF-07,包括gag、pol、env和nef 4个基因。疫苗的载体选用天坛株痘苗病毒,是因为该痘苗病毒曾广泛应用于我国的天花疫苗,安全性已得到了数亿人群应用的充分验证。
这一重组艾滋病疫苗已通过有关方面的严格鉴定,质量合格,获得SFDA批准进行Ⅰ期临床试验。如果疫苗Ⅰ期临床试验成功,科研人员还将进行Ⅱ期和Ⅲ期的长期研究。这一疫苗研发获得了国家863计划课题及欧盟有关项目的资助。据介绍,国际上艾滋病疫苗研究已有二十余载,虽然耗巨资进行了此类疫苗的100多次临床试验,但目前尚无有效疫苗问世,两项已完成Ⅲ期的临床试验均以失败告终。
最具争议品种:中药注射剂
【聚焦点】 在安全与销量的矛盾中前行 【影响力】 ★★★★
在去年鱼腥草事件掀起的悍然大波中,中药注射剂度过了安稳的一年,安全问题始终是困扰中国特色创新药物最大的难题。
去年中药注射剂标志性成员的葛根素和鱼腥草等7大中药注射剂产品先后因安全性问题遭禁后,业界便对中药注射剂的前景产生了深深的忧虑,据有关数据统计,2005年全国的不良反应共有17万例,其中中药占14%。而在这14%中由于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就占了惊人的75%左右。
但药品终究是矛盾的结合体,安全和疗效始终是硬币的正反面,今年中药注射剂又给业界展示了另外一面,中药注射剂是今年药品市场用量增速最快的剂型品类之一。根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发布的医院用药数据,在目前中成药医院使用金额的前230位品种中,注射剂型的中药品种有12个以上,并且使用金额前5位也基本上是中药注射剂类别品种。归根到底,中药注射剂优异的市场表现应该归功于其确切的疗效,以及